焦裕禄精神的深刻内涵
来源: 周口市郸城县人民政府 时间: 2022-06-15 09:35:44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焦裕禄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深沉挚爱,燃尽了生命之火,铸就了一座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是焦裕禄精神的最经典概括和最本质表达。

亲民爱民。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要求“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曾冒雪来到梁孙庄梁俊才老人的家里,一句“我是您的儿子”,让两位老人感动不已。老大娘眼睛失明了,颤抖着双手,上上下下摸着焦裕禄,连声说“让我看看共产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每次下乡调研,都让随行人员带上相机,但总是把照相的机会留给群众。他作为县委书记,在兰考县留下来的照片只有4张,其中3张还是“偷拍”的。在兰考县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内,很多场景是靠绘画和雕塑再现的。

艰苦奋斗。焦裕禄到兰考县后,面临的是两手向上、依赖救济,还是艰苦奋斗、改变兰考县面貌的两难境地。长期革命斗争练就的顽强意志,使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为了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治理“三害”上,焦裕禄生前办公室的办公桌、文件柜都是原兰封县委初建时买的,早已破损不堪。他用过的一条被子有42个补丁,褥子有36个补丁,同志们都劝他换新的,他却说:“灾区的群众比我更需要。其实,我这就很好,比我要饭时披着麻包片,住在房檐底下避雪强多啦!”

科学求实。焦裕禄坚信“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坚持扎根基层、深入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人民办实事、求实效。他一连几晚上住在肖位芬的牲口屋里,向这位老饲养员请教改变兰考县面貌的办法,知道了沙土窝里能种泡桐树,挡风、压沙。从1963年8月到11月,焦裕禄组织除“三害”调查队,跋涉2500余公里,终于摸清了“三害”的底细。全县有大风口86个、大小沙丘1600个,一个个被编号、绘图,全县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等也被调查得清清楚楚。这种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为治理“三害”打下了坚实基础。

迎难而上。焦裕禄以“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气概,和“三害”展开了猛烈斗争,发出“不达目的,我死不瞑目”的铮铮誓言。1963年夏季,大雨下了七天七夜,面对大雨和洪水,焦裕禄说:“嗬,洪水啊,等还等不到哩,你自己送上门来了。”为了查清全县低洼处水的流势,他带着办公室的3位同志冲进了危险的洪水激流中。同志们为他撑着伞,他画了一张又一张水的流向图。等他们赶到金营大队时,支部书记李广志看见焦裕禄,大吃一惊地问:“一片汪洋大水,您是咋来的?”焦裕禄抡着手里的棍子说:“就坐这条船来的。”

无私奉献。焦裕禄对自己、对家人从严要求,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以自己廉洁奉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道德风范。1963年春节,焦裕禄在兰考县委墙上的福利救济名单里看到了自己的名字:焦裕禄,救济60元。他对这件事非常重视,随即召开了机关党员大会,他态度坚决地说:“分给我的救济,我一分钱也不要。”他接着又说:“兰考是个重灾县,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很困难,我们时时、事事应该首先想着群众。”后来县委重点照顾了8位最困难的同志。焦裕禄在担任县委书记期间,从来没有为自己和家人行过一次方便。


责任编辑:郸城县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