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量 强队伍 促均衡 郸城县教体局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
来源: 周口市郸城县人民政府 时间: 2022-10-14 08:54:02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近年来,郸城县教体局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不断推进教育强县建设,强化资金投入,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提升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各项教育事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2022年,郸城县高考全市十一连冠,中招十四连冠,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一、抓投入、强基础,在办学条件上让人民满意

一是推进义务教育建设。秉承“最好的建筑在学校”建设理念,加大教育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校园管理服务,增加县域学位供给,保障教育教学需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截至目前,城区新建、改扩建公办学校3所,乡镇改扩建寄宿制学校40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56所,增加学位2万余个。二是启动职业学校建设。为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善我县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县教体局依托政府债券资金,启动职业中专新校区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容纳在校生5000人。目前,该项目计划投资5.52亿元,规划建设用地198亩。三是实施教育信息化2.0以“建成一个教育大数据中心,完善一个教育云应用体系,打造一个优质网络基础环境,建立一个‘三个课堂’考评体系,培育一批智慧教育应用典型”原则,投资1.04亿元,建设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全县统一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郸城智慧教育新环境。

二、抓研究、强质量,在办学质量上让人民满意

一是创新开展联盟教研机制。为提升全县教育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联盟教研机制。将每5个乡镇划分为一个教研片,以教研片为单位每学期召开两次联盟教研活动,由乡镇轮流主持、教研室全程参与开展活动,活动结束后进行汇编、总结、讲评,加强了城乡合作,实现学校、教师间资源共享和智慧分享,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二是持续开展三项工程建设。以“三项工程”(汉字工程、高效课堂、高效阅读)建设为教学主抓手,按照“全面推进、深化内涵、树立典型、注重实效”的思路,抓好各级各类培训和校本培训,定期进行督查通报。各乡、校对照三项工程星级量化达标细则积极参与实施,并推荐上报星级学校,通过“三项工程”建设,养成学生优秀写字习惯,培育深厚阅读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升综合素养。2021年,共验收汉字工程星级学校48所,高效课堂星级学校37所,高效阅读星级学校34所。三是开展中青年教学能手大赛。为激励广大教师争做教学能手,提高教学技能与专业水平,该局于每年春季举办中青年教学能手大赛活动,要求教师从新课标出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结合,展示教学基本功和驾驭课堂能力,在比赛中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也为省市级优质课大赛评选储备人选。

三、抓配备、强作风,在教师队伍上让人民满意

一是夯实队伍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教体局积极对接人社、编办、财政等部门,把引进人才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通过特岗、招教、人事代理等途径不断补充高学历教师,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2022年,我县招聘特岗教师350名,招考民办学校教师302名、人事代理教师476名,引进硕士研究生31名。二是配置队伍资源。为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满足县域教育需求,试行县管校聘改革,通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使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挥效益,激发教师队伍发展新动力,并安排领导干部和教师在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进行双向流动,扩大教师交流轮岗的覆盖范围。截至目前,6个乡镇和2个局属学校152名校长、2634名教师竞争上岗,交流校长11人,轮岗教师40人。三是提升师德师风。坚持“双随机、一公开”督查制度,通过督查、通报教职工在岗情况,强化跟踪整改,加强对教职工劳动纪律的监督和管理,落实教职工作风建设,规范教师队伍发展新合力。常态化开展乱收费、“吃空饷”、违规补课办班推销教辅等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营造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截至目前,共进行抽查8次,抽查学校52所、教职工683名,通报学校23所。

四、抓改革、强管理,在教育均衡上让人民满意

一是明确管理思路。按照“学前抓规范普及、小学抓习惯养成、初中抓全面提升、高中抓升学质量、职校抓特色建设”发展思路,出台、修订、完善各方面工作制度和方案意见,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让教育有温度、教学有高地,持续提升教学质量。二是推动双减落地。加强五项管理,定期开展违规教辅清查活动,严控非法教辅进校园,并对全县46所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整顿,注销停办6所,学科类转非学科类33所,7所学科类培训机构申请营改非,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全面推行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全县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全覆盖,有效解决放学后学生看管问题。三是推进集团化办学。按照学校不同特色,采取“名校+薄弱校”“名校+乡村校”“名校+新建校”等多种形式实施集团化办学,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盘活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截至目前,城区已结成紧密型教育集团5个、联盟型教育集团2个;各乡镇中心小学或优质小学与本乡镇薄弱小学、教学点结成项目型教育集团20个。

 


责任编辑:郸城县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