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5日在郸城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郸城县人民政府县长 罗文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调中求进、改中创新、转中向好、稳中有为”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强支撑、惠民生、促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出新步伐。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96.5亿元,增长8.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02亿元,增长22.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5亿元,增长1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1.8亿元,增长12.7%;三产增加值完成39.5亿元,增长9.6%;外贸出口完成9029万美元,总量居全市前列;节能减排完成市定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过去的一年,我们奋力拼搏,补短板、弥不足、举亮点,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产粮大县地位日益巩固。涉农资金整合发挥效益,农业基础不断夯实,被评为“河南省高标准粮田建设先进县”。全年粮食总产超20亿斤,夏粮实现“十一连增”,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载体平台建设不断完善。产业集聚区全面发展,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持续提升。商务中心区建设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将成为全县一大亮点。全市唯一的“河南省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成功申报并获得批复,将进一步激发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活力。
——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拥有院士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4项国家“863”计划在我县实施,金丹乳酸3项关键技术填补世界空白,郸城被确定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科技创新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区域竞争的新优势。
——主导产业优势更加突出。持续培育壮大食品、医药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278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8%,带动力、支撑力不断增强。
——商贸物流基地正在形成。万洋国际博览城一期工程正在建设,1760套商铺成功发售。陆鼎建材城二期、久鸿农贸物流园、亿源汽车城等商贸物流市场加快建设。润商城市广场、新合鑫华睿时代广场等一批商贸项目成功签约,将进一步促进商贸物流业集聚发展。
——交通事业取得新的突破。经过努力争取,贯通宁洛、永登高速的“鹿郸沈”快速通道今年八月份有望全线通车;S324郸城县城南至周口文昌大道一级公路可研评审已结束,下半年有望开工,建成后将实现半小时进周口;郑合高铁在沈丘北白集建站,建成后将实现由县城10分钟上高铁,郸城的区位优势大大提升。
——教育事业持续辉煌出彩。全县高招本科上线率和上线人数全市第一,实现了“八连增”、“三连冠”,270名考生被“985”大学录取,1080名考生被“211”大学录取。我县被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教育工作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在全市庆祝第30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群众生活质量逐步改善。集中财力办成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财政用于民生支出33.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1.5%,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79.8元,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7788元,增长11.5%,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三产协调发展。坚持“稳农业、强工业、兴三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根基更加坚实。
着力夯实农业基础。整合涉农资金3亿元,新打机井4790眼,新挖沟渠706千米,新增高标准粮田16万亩,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显著,被市政府授予“红旗渠精神杯”。投入650万元,建立农业基础设施维护基金,成立专业管护队伍,形成管护常态机制。出台了《关于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实施意见》,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累计发展家庭农场19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99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流转土地32万亩,促进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投入4500万元,支持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植树造林面积和存活率全市第一,全市林业生产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林业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投入200万元,推动畜牧业发展,我县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持续壮大工业经济。把做强工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主阵地,加大招商力度,促进产业集聚,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壮大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人福药业、巨鑫药业、公驰塑胶等招商企业投产运营,金丹乳酸年产10万吨L乳酸后提取技术改造、文玉食品年产2万吨营养米线等项目顺利完成,实现了企业扩量升级。财鑫集团和金丹乳酸分别被评为河南省“百强”、“百高”企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09.7亿元,同比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9.8亿元,同比增长14%,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持续巩固。
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县新增服务业101家,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19%提高到20.1%。陆鼎建材城二期工程、久鸿农贸物流园等一批现代化、专业化市场建设全面开工。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推进“数字郸城”建设,开通了4G高速网络,为3万多互联网用户免费升级光纤,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等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二)抓项目、壮支撑,提升投资拉动能力。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实行项目分包责任制,建立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和联合督查机制,集中观摩,现场办公,有力推动了工作落实。
主动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积极对接中央和省市投资政策,借力发展。全年争取中央及省投资项目53个,新增年度投资7.2亿元,为拉动全县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年3个省重点项目、19个市重点项目、4个市“双十五工程”和县“双十工程”全部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人福药业年产6.4亿支抗病毒口服液、巨鑫药业年产2000吨医药中间体、天豫薯业年产2万吨红薯全粉等一批工业项目顺利完成;万洋国际博览城、亿源汽车城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正在建设;教育社区、人民公园等一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G344宁平至豫皖交界改造工程建成通车,S207鹿郸沈改造工程、G220郸沈快速通道等一批交通基础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强化项目用地保障。加强土地调控,确保用地占补平衡。深入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积极争取项目用地指标,全年报批用地指标2138亩,有力保障了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三)建平台、创优势,打造科学发展载体。把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发展动力的基础性工程,加快建设,统筹推进。
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区功能,新的行政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综合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入驻企业101家,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286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6%,产业聚集能力不断增强,被评为河南省对外开放先进产业集聚区、河南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
扎实推进商务中心区建设。成立了领导组织,健全了项目论证等工作机制,完成了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三横六纵”路网已启动拆迁,万洋国际博览城、陆鼎建材二期工程加快推进,拉动了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
成功获批河南省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以汲冢、李楼、胡集三乡镇为核心区,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辐射带动区域200平方公里,将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示范区。
(四)强创新、聚要素,转换经济发展动力。充分发挥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驱动作用,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累计建成6个国家级、7个省级、12个市级科研平台。新增财鑫糖业、金丹乳酸等4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全市首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落户我县。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50余项,荣获国家和省市科技进步奖23项、省科技重大专项2项,开发工业新产品新技术18项,我县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完成各类创业就业培训5.2万人,创业就业工作受到国家就业促进会的表彰。
积极破解融资难题。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投资2000万元,建立小额贷款贴息担保基金,推动“助保贷”业务发展,撬动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积极组织银企对接,全市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推进会在我县召开。全县各项贷款余额67.8亿元,较年初增加5.3亿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信贷支持。
(五)严管理、重生态,着力改善城乡面貌。强化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亿元,新建改建英博路、建设路、公园东路等4条市政道路7.2千米,铺设供水管网6千米、供气管网15千米,实施新华路、世纪大道南段等美化亮化工程,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扎实推进“四城联创”,省级园林单位通过验收。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和三轮车专项整治,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实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城市“脏、乱、差、堵”现象得到有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私搭乱建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三大工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县建成86个农作物秸秆收储网点,秸秆综合利用率40%以上,秸秆禁烧成效明显,我县被省政府确定为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洺河综合治理扎实推进,投资0.4亿元建成两岸13千米排污管网,第二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营。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100个“乡村清洁工程”试点村基本达标,1个省级生态村、11个市级生态村通过验收。汲冢、钱店、吴台“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工,汲冢、宁平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镇”。
(六)惠民生、增福祉,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一批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惠农政策、惠民实事得到有效落实。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城镇新增就业9283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630人。城乡养老保险覆盖率99%,被评为“河南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示范县”。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五保救助标准不断提高,8.3万人受益。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800户,新建保障性住房1780套,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建成了儿童社会福利中心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孤儿和流浪乞讨人员有了安身之所。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面完成,新增15.8万人吃上了干净水、放心水。完成2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2.8万人实现稳定脱贫,获得全市“小康杯”荣誉。新建改建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370公里,群众出行条件不断改善。
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全年投入占财政支出的29.6%,教育社区建设扎实推进,一高新校区投入使用,农村薄弱学校得到改造,办学条件不断改善。高招成绩再创辉煌,25名考生被清华、北大和香港中文大学录取,教育工作赢得市委徐光书记“全市教育看郸城”的高度评价。“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张伟荣登“中国好人榜”,获得“全国十佳最美乡村教师”称号。全面启动公立医院改革,实行药品零差价,“先看病、后付费”模式逐步推进,“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县妇幼保健院荣获“全国妇幼健康服务先进集体”称号,县人民医院被确定为全省医院联合体试点单位。人口计生工作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先进单位,我县代表河南省在中部五省打击“两非”区域协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化下乡”演出650多场次。我县选送的豫剧《升仙桥》获周口市第五届戏剧大赛金奖,小品《梦想的力量》荣获全市小品类一等奖。成功举办了“中国梦、翰墨情”两省四县书法展,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县文化馆和图书馆被国家文化部验收为国家一级馆,宜路、石槽文化站被文化部表彰为县级一级文化站。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全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被省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县”。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积极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投入100万元,为城乡居民办理民生保险。深入开展了“打盗抢、反暴恐、保稳定”和“两打两防两治”专项行动,处理各类违法犯罪人员2073人,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全县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双拥工作取得新进展,驻郸解放军、武警和消防官兵为地方发展作出了新贡献,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民族宗教、档案、农机、气象、盐务、人防、残联、史志、侨务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
一年来,我们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全年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08件、政协委员提案216件。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充分发挥政府班子集体领导作用,重大项目、重大决策一律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议研究确定,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持续提升。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单位4家,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4项,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效能监察,进一步完善会议费、接待费等管理办法,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三公”经费较上年同期下降36%,资金监管持续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制度建设,持之以恒纠正“四风”,9个专项整治问题和12个中长期整改事项得到全面落实,正风肃纪效果明显。
各位代表!
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县百万人民同舟共济、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人民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郸城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产业结构不优,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招商引资氛围不浓,引进的大项目、高科技项目少;农业组织化和集约化水平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城镇化水平低,监管水平不高;民生投入欠账较多,公共服务水平较低,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改善民生任务繁重;个别政府工作人员观念滞后,不能适应新常态要求,行政效率不高,发展环境不优,为官不为、“中梗阻”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对此,我们要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新的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三五”、加快郸城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富民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调中求进、改中创新、转中向好、稳中有为”主基调,把新常态转化为加快发展的新优势,持续壮大经济总量,持续优化经济结构,持续注重发展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城镇新增就业6800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控制在3%左右;节能减排完成市定目标任务。
贯彻总体要求,实现预期目标,必须坚持做到“五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步伐。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实现富民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坚定不移进行结构调整。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关键抓手,努力做强工业、做大服务业、做优农业,促进经济协调全面发展。三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和办法来破解发展难题,加快转变职能,强化创新驱动,积极发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激发全社会发展活力。四是坚定不移注重民生改善。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方针,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实施和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五是坚定不移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及时化解社会风险矛盾,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保持全县大局和谐稳定,共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
新常态、新机遇、新征程。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必须紧盯目标不放松、面对困难不退缩、团结奋斗不懈怠、凝神聚力促发展,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
三、2015年工作安排
今年,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是加快发展的主动力、主抓手,两者相互促进,必须统筹推进。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转变招商理念,更多依靠自身优势和优质服务招商。突出企业招商主体地位,开展以商招商、集群招商、链式招商、专业队招商,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招商活动,推介郸城优势,对接高端企业。突出招商重点,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以及服务业,争取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落户郸城。建立健全落地项目考核评价机制,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效果。同时,抓住国家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扶持项目,精心运作,跟踪推进,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规划建设的大盘子,在借力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围绕省市重点项目和县“双十工程”,持续推进河南圣光医药医疗器械工业孵化园、金丹乳酸年产5万吨耐热级乳酸升级改造、晋鑫化工年产5万吨低压联醇、通驰电缆年产100万公里特种电缆等一批工业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万洋国际博览城二期工程、久鸿农贸物流园、瑞鑫汽车城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医院新区、第二实验小学、城区中心敬老院等一批重点民生工程建设;继续推进G220郸沈快速通道建设,协调推进郸淮一级公路建设,力争S324郸城县城南至周口文昌大道一级公路下半年开工建设。
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坚持重点项目协调推进制度,继续实行“一线工作法”,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集中进行项目观摩点评、现场办公。建立项目建设管理台账,加强联合督查,卡紧时间节点,倒排任务工期,持续提高项目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二)着力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按照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总要求,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逐步实现由“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的转变。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入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突出抓好小农水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建设,争创全省“红旗渠精神杯”,提升农技综合服务水平,为农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继续整合涉农资金,在汲冢、巴集等9个乡镇建设高标准粮田11.2万亩,累计面积达到70万亩以上,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20亿斤以上,巩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地位,争创全国超级产粮大县。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继续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着力打造胡集闫楼农乐、巴集广汇等一批具有城市“菜篮子”功能的现代农业生态园。突出抓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坚持规划先行,明确发展定位,完善基础设施,实施创新驱动,发挥示范引领。以天豫薯业为龙头,带动甘薯产业化集群发展,打造全国甘薯新品种培育中心、深加工推广中心和仓储物流中心。支持天豫薯业与国家农科院甘薯研究所联合,打造优质脱毒红薯繁育基地,努力打造集科研、繁育、推广、应用、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农业发展的亮丽风景,引领全县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发展各类农业经营组织200家。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动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力争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6万亩,促进农业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发展。
统筹推进林业畜牧业发展。进一步抓好林网的提升完善,突出抓好生态廊道、农田防护林等“五大工程”建设,完成造林任务9500亩,林网控制率达到95%以上,力争2015年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抓好现代生猪、肉牛、肉羊产业基地建设,争取全年新建或改造各类规模养殖场30个,巩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地位。
(三)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动工业扩量转型升级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进一步扩大优质增量,调整优化存量,充分发挥工业对经济发展的主导和支撑作用。
做大做强产业集聚区。全面实施产业集聚区提升工程,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工业大道南段、科技大道东段、福寿路等道路工程,开工建设产业集聚区医院和小学,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推动产业集聚区上规模、上水平。建立健全企业准入和退出机制,提高企业入驻标准,淘汰落后产能,清退土地闲置企业。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力争新增3-5家企业成功申报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积极申报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集群。围绕主导产业集群培育需求,整合招商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加强产业配套,促进产业集聚。发挥财鑫集团、金丹乳酸、天豫薯业、人福药业等骨干企业龙头作用,打造食品、医药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带动产业扩量升级,不断提高主导产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争取3-5家骨干企业入围全省“百强”、“百高”或高成长性企业,争取5-10家企业列入市重点企业或高成长性企业。
支持企业转型升级。顺应产业发展新趋势,以信息化引领工业化,加快推进重点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力争5-10家企业达到省市验收标准。推动企业通过战略合作、强强联合等方式,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人才,促进企业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鼓励金丹乳酸、天豫薯业、财鑫糖业等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推进质量兴县战略,支持企业争创省长、市长质量奖。深化企业服务,推动中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业发展速度
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加快推进商务中心区建设。扎实做好商务中心区扩规工作,强力推进“三横六纵”路网、绿地广场、项目展厅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全力促进润商城市广场、新合鑫·华睿时代广场等一批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加大招商力度,强化跟踪服务,吸引更多的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总部、城市综合体、金融中心、特色商业街等现代服务业向商务中心区集聚,再造一座商业新城。
促进高成长性服务业发展。抓好一批商贸、物流、文化服务业重点项目,推进泽丰商业广场、建业购物广场等一批市场建设。加快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步伐,积极争取村镇银行建设试点。加快发展物流快递、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拓宽发展领域。加快“智慧郸城”、“数字县域”建设,壮大信息产业规模,提高信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继续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拓展农村经营网络,鼓励中小微企业开设网店。积极发掘培育特色餐饮品牌,发展适合大众消费的住宿餐饮、生态休闲、文化体验等服务行业。全面落实市政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发展秩序,提升物业管理水平,促进房地产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五)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
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切实提升城镇化水平,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善全县总体规划修编,坚持规划引领,加快中心城区建设。继续完善城市路网,改造10条小街小巷,持续实施育新路北段、支农路南段、金丹大道西段等一批市政道路工程。加快天然气管网、污水管网、供水管网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供气、供水和污水处理能力。新建10座垃圾中转站,提高城市垃圾处理能力。开工建设3个“两小市场”,规范县城市场秩序。继续实施“碧水工程”,推进洺河综合治理。加快人民公园改造提升步伐,为群众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环境。
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打好城市管理攻坚战,持续开展“四城联创”,继续争创省级卫生城、省级园林城、省级文明城,巩固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县城“脏、乱、差、堵”等城市病问题,努力实现“净、美、亮、畅”目标。改变传统粗放管理模式,加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提高服务型执法水平,促进城市管理规范化。健全国土资源执法监管联席会议制度,以“零容忍”态度打击“两违”,规范城乡建设秩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文明素养,增强共同参与管理城市的主动性、自觉性,凝聚共建美好家园的社会合力。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建县乡公路92.7公里、通村公路109.2公里。继续实施“蓝天工程”,扎实做好秸秆禁烧工作,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从源头上遏制大气污染;继续实施“乡村清洁工程”,争取全县8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验收标准,力争更多的行政村通过省级生态文明村验收。支持汲冢、宁平国家重点小城镇试点化建设,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汲冢、钱店、吴台等乡镇“美丽乡村”建设,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人民群众生活更舒心。
(六)积极推进改革创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按照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强化创新驱动,为加快发展增添动力和活力。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不该管的彻底放开放活,把该管的管住管好。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机制改革,深化预算管理,推进预决算公开,进一步做好“营改增”试点和扩面工作。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改革措施。深化农村土地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扎实推进不动产登记改革。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激发社会发展的强大活力。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优化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做好科技进步考核工作,积极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着力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申报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力争全县新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我县落地,让科技助力郸城经济腾飞。
提高要素保障能力。加强土地计划调控,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完善保障机制,积极引导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求。
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坚持联审联批和“一站式”办公,大力整治“中梗阻”,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坚决打击强买强卖、强装强卸等违法行为,不断优化发展软环境。
(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8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城乡居民低保、五保供养、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众救助水平,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努力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关爱。进一步做好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积极发展慈善事业,组织好扶贫济困捐助活动。高度关注社会养老问题,开工建设城区中心敬老院。积极筹建城区公益性公墓。加强重度残疾人救助工作,建成残疾人托养中心。
扎实办好惠民实事。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建2个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成1280套安置房,发放2400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完成2000户农村危房改造。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完成3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年度实现稳定脱贫3万人以上。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让17.5万农村群众吃上干净水、放心水。
(八)全面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做大做强做优教育品牌。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园区建设,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不断改善教育办学条件,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扩充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教育品牌工程“五大工程”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保持高、中招成绩省市领先地位。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大力扶持职业教育,促进全县教育协调发展,打造“全省有名气、全国有影响”的教育品牌,让优质教育成为改变千家万户命运的最大民生工程。
促进文化事业繁荣进步。扎实做好文化、广播电视事业,为建设书香社会提供更多精神食粮。依托“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名县”等品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积极倡导全民阅读,依托县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等文化资源,持续开展免费公共服务。加强基层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注重体育场地场馆建设,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场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德行郸城、美丽郸城”活动,激发社会发展正能量。
大力发展卫生计生事业。全面推进卫生事业发展,积极实施卫生综合服务中心、中医院新区项目建设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扩建项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继续保持“国优县”称号。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切实解决好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过程中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坚决打击非法集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落实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加大拖欠治理力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全面推进依法治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和监管体系,确保全县人民“舌尖上的安全”。深入开展平安郸城建设,投入6500万元,实施“天网工程”,加强人防、技防建设,构建县、乡、村三级治安防控体系。积极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维护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持续开展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人民防空工作。积极做好县档案馆建设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继续做好统计调查、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史志、气象、盐务、旅游等方面的工作,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工作应充分体现全县人民意愿,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坚持依法行政。“有权不可任性”。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履行政府职责。坚决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支持县政协参政议政,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完善政府议事规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推动决策依法科学民主。深化政务公开,规范权力运行,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公平正义,建设法治政府。
坚持勤政为民。深化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流程,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督查考核制,持续提升行政效能。巩固深化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强化宗旨意识、群众观点、服务情怀,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始终把发展扛在肩上,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头。健全“县行政服务中心、乡镇群众工作中心、村级便民服务站”三级服务体系,拓宽服务渠道,增加服务功能,在多层次、宽领域便民服务中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
坚持务实重干。为政之要,贵在躬行,重在干事。继续把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位、建立台账、节点管理、一线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创造性开展工作,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解难题、抓落实,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多做惠民生、增福祉的实事好事,真正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用实干、实绩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
坚持责任担当。秉承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精神,把责任放在心中,自觉承担起发展的重任,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不回避矛盾,不上交困难,对工作不抱怨、不推责,迎难而上,善做善成。强化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严肃查处为官不为、庸政懒政怠政等行为,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确保政令畅通、决策落地生根。
坚持廉洁从政。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廉政建设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各个环节。强化廉政教育,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自觉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对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严加监管。加大重点行业、关键领域专项治理力度,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行为。扎紧制度围栏,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
人民赋予重托,奋斗开创未来。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凝神聚力,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开创富民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