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4日在郸城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郸城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徐 钊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全县上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紧紧围绕富民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坚持“调中求进,改中创新,转中向好,稳中有为”主基调,克难攻坚,积极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改善和保障民生,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全县经济发展呈现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全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196.5亿元,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06.9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39.5亿元,增长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5亿元,增长1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8亿元,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479.8元,增长9.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7788元,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能耗降低率、万元GDP能耗降低率均完成目标任务。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今年,夏粮单产连续十一年超千斤,粮食总产超20亿斤,连续四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高标准粮田建设受到省市农业部门表扬,全县整合涉农资金3亿元,新建高标准粮田16万亩。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全面启动,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辐射区200平方公里。园区依托天豫薯业发展红薯种植面积1.5万亩,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实验区。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全县形成了中药材、黑皮冬瓜、辣椒、露地蔬菜等集群发展区域,特别是红薯生产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县红薯种植达到10万亩。累计土地流转面积32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996家、家庭农场198家,在全市居于领先地位。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我县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稳步推进,全县建成农作物秸秆收储网点86个,被省政府确定为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9.7亿元,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6.8亿元,同比增长10.4%。工业效益稳步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9.8亿元,同比增长14%。产业集聚区全面发展,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强。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13.1%;上缴税收1.68亿元,同比增长40%;安排就业4.6万人,同比增长29%。新的行政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服务功能持续提升。人福百年康鑫、巨鑫生物医药、圣光医药医疗器械工业孵化园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开工和投产,产业集聚效应凸显,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对外开放工作先进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一星级产业集聚区。
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39.5亿元,增速9.6%。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亿源汽车交易市场、陆鼎建材城二期工程、久鸿农贸物流园等一批现代化、专业化市场建设全面开工。金融网点建设不断扩大,金融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增强。开通了4G高速网络,为3万多互联网用户免费升级光纤,信息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商务中心区建设扎实推进,成立了领导组织,健全了工作机制,完成了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万洋国际商贸博览城一期项目进展顺利。同时商务区中心区招商引资工作不断进展,采取入驻项目论证机制,先后组织召开两次有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商务中心区领导小组成员参加的投资项目论证会议,筛选了有投资意向的项目6个,其中华睿时代广场、润商城市广场、义乌小商品城3个项目,已正式签约。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项目建设势头强劲。全年新上3000万元以上项目116个,总投资420亿元,其中,列入省重点项目3个,市重点项目19个,市双十五工程4个,县双十工程20个,所有建设项目均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任务。资金争取成效显著。全年争取中央及省投资项目53个,新增年度投资7.2亿元。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实际利用外资4665万美元,外贸出口完成9029万美元,总量均居全市前列。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县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6个,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7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郸城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周口首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郸城巨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武汉大学联合建立的院士工作站,是目前全市唯一的一所院士科研工作站,郸城县被批准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
城乡面貌得到改观。县城、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格局更加明显。汲冢镇被列入国家级重点镇,宁平镇成为省级重点镇,全县城镇化率比去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规划编制进程加快。落实了《郸城县商务中心区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郸城县产业集聚区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两项规划技术成果的评审。加大城市综合整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市政道路7.2公里,铺设供水管网6000米、供气管网1.5万米。完成了城区主次街道的规范管理。强化城市卫生保障。新添了15辆农用型垃圾清运车、1000个流动垃圾桶。南丰、张完等四乡镇禁实工作,通过了省市专家组验收,全县“十二五”的禁实目标任务已提前完成,乡镇禁实率名列全市前列,并荣获“河南省禁黏工作先进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S329宁平至豫皖交界处改造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交通路东段已开工建设。金丹大道西段、育新路北段项目可研已批复,商务中心区“六纵三横”主要道路,正在进行征地拆迁。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新建、改建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370公里,群众出行条件不断改善。“两违”治理工作扎实有效,违法违规建设得到遏制。
财税金融运行平稳。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02亿元,增长22.6%。 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4010万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7.3%,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40.7亿元,增长9%。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4.2亿元,较年初增加24.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7.8亿元,较年初增加5.3亿元,金融运行平稳有序,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就业再就业取得新进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9283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630人,就业工作获得了国家就业促进会的表彰;就业创业培训工作扎实开展,全年完成创业、农民工技能、再就业等培训和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及社会上各类培训共5.2万人次。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成,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保持在99%以上。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新农合实际住院补偿比57%;新农合受益625万余人次,共补偿4.99亿元。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县共建居民健康档案134万份,建档率达99%。全面实施完成了2014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5.8万人。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稳步推进,开工建设了丁寨社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800户,城市棚户区改造1632户,建设公租房148套,解决了2.5万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改革扎实推进,教育质量不断提升。高招本科上线人数、上线率均居全市第一,25人被清华、北大和香港中文大学录取,录取人数全省第一。中招高分层人数、比率继续保持全市第一。一高新校区投入使用。教育社区进展顺利,第二实验小学和223个建设改造项目有序推进,对230所学校进行了标准化装备。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为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各配备了电脑及附属设备;为518个农家书屋分别更新了图书及光盘,为更好的开展基层文化活动提供了硬件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全免费,县图书馆和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实行“零门槛”免费开放,文化馆开展免费公益培训。全年开展送“文化下乡”演出650多场,成功举办了郸城县第三届民间曲艺汇演和“郸城县第一届戏曲大赛”,重新打造了“八仙过海”文化大舞台,举办了“中国梦·翰墨情”两省四县书法邀请展,极大的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环保、审计、体育、人防、档案管理、残疾人保护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信访、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工作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加强,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农业增产增收难度增大;工业产业结构单一,增长空间难度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困难多,招大商的压力大;城镇化水平低,服务业比重小;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较弱;公共服务、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另外,土地、资金等制约发展的要素瓶颈依然突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任务依然艰巨。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和“十三五”规划谋划之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市、县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富民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调中求进,改中创新,转中向好,稳中有为,把新常态转化为加快发展的新优势,持续壮大经济总量,持续优化经济结构,持续注重发展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
建议2015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8.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5%;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现金收入均增长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控制在3%左右;节能减排完成市定目标。
三、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大力发展新型工业,为县域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着力壮大工业总量,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一是在产业集聚上。以壮大集群、扩大优势为重点,加快培育食品、医药两大主导产业集群。以财鑫糖业、天豫薯业等为依托,持续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以康鑫、巨鑫、人福等医药企业为依托,持续打造医药产业集群;力争打造医药、食品2个主导产业百亿元产业集群。二是在工业生产上。继续抓好煤电油等主要生产要素的协调,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破解资金难题,强化要素保障,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三是强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延长产业链条,积极引进和发展配套及相关企业,加快产业装型升级,促进产业链向高端延伸,重点支持财鑫糖业、金丹公司、天豫薯业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努力打造豫东重要的食品医药产业基地。争取3-5家工业企业进入全省“百强”、“百高”或高成长型民营企业,争取5-10家企业列入市重点企业和高成长企业。
(二)加强三农工作,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农业生产上。围绕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加快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新建高标准粮田11.2万亩,累计面积达到70万亩以上,力争全年粮食总产再获新高。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积极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项目,抓好生猪、肉牛、肉羊产业基地建设,争取全年新建或改造各类规模养殖场30个,保持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地位。继续抓好林业生产,以生态廊道、农田防护林等工程建设为重点,造林9500亩,林网控制率达到95%以上,努力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快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5.4万人、师生饮水不安全人口2.1万人。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计划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6万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00家。
(三)强化招商引资,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坚持开放带动战略不动摇,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紧紧抓住全面实施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三个国家战略的难得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主动对接,吸引更多的项目资金落户郸城。在项目质量上,要注重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对财政贡献大的优势项目;在项目规模上,要注重引进经济实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大企业大集团,形成一个有梯度、有深度、有高度的多层次招商格局。同时,要认真研究新技术转化、大项目上下游配套、循环利用等项目,及时掌握线索,抓紧沟通洽谈,要抓住“项目落地”这个关键环节不放松,紧盯每一个在建项目、签约项目,确定服务小组,确定联系人,确定工作职责,确定建设进度,促使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在建项目早日投产达效,并依托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开发更多的项目,包装一批精品项目,吸引更多的投资。
(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以促投资、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着力点,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载体,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为长远发展积蓄后劲。一是继续完善项目谋划机制。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建设重大项目储备库,加强入库项目论证评估,把项目谋划储备与重点项目选列相关联。形成重点项目“动态调整、滚动接续、成熟一批纳入一批”的选列机制。二是继续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坚持并完善重点项目每周协调推进例会、适时组织重点项目定期观摩点评活动和项目集中开工活动。进一步完善联审联批工作机制,继续实行集中办公、难题会诊、并联审批等措施削减前置审批,整合审批环节,规范中介服务,落实牵头责任,建设绿色通道。三是继续坚持督导检查机制。继续实行政府办、监察局、发改委、公安局参加的项目建设联合督查机制,坚持实行信息旬报制度,电台定期播出项目建设督查报道,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现场监测监控。四是着力优化项目建设环境。继续实行一站式服务,坚决查处侵商、卡商,强包强揽等违法违纪事件,为企业投资者营造舒心、放心的发展环境。五是集中精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对照节点,抓开工,促进度,确保项目早投产、早见效。重点抓好郸城圣光医药医疗器械工业孵化园、晋鑫化工年产5万吨低压联醇、河南通驰电缆年产100万公里特种电缆等10个重点工业项目;商务中心区万洋国际商贸城、润商城市广场、义乌小商品城、第二实验小学、友谊医院、商务中心区及产业集聚区路网配套工程等10大基础设施工程。
(五)加快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产城互动、科学有序的原则,积极稳妥扎实推动新型城镇化。一是按照适度超前、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原则,高起点编制城乡发展各项规划,提升城市层次和品位。二是加快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步伐,强化产业集聚区和商务中心区基础配套设施,打造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设施完善的经济转型发展核心区和工业、商务功能集中布局的集聚点。继续完善城市路网,改造10条小街小巷,打通新华路西段、世纪大道南段、工业大道南段等一批市政道路;加快天然气管网、污水管网、供水管网、产业集聚区供水厂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供水、供气和污水处理能力。新建10座垃圾中转站,提高城市垃圾处理能力。继续推进洺河综合治理,加快公园改造升级,为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三是加快以中心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推进乡镇道路交通、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六)开源节流,确保财税稳定增长
千方百计拓展理财空间,全方位推进财源建设。一是全力抓好财政收支工作,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坚持抓大不放小、税费齐抓,落实征管责任,积极争取财力性转移支付和各类专项补助,确保完成收入任务。二是全力抓好财政资金监督工作,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使用,坚决压缩“三公”支出。三是实施科学理财。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作用,花小钱、办大事,确保民生保障、惠农强农等重点支出。
(七)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是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坚持民生保障底线,重点抓好友谊医院、中心敬老院、益民社区等民生项目,加强乡镇敬老院建设和管理,加快农村幸福院建设,争取2015底农村幸福院达到30个。力争农村危房改造2000户,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2个,完成安置房1280套建设任务。重点抓好新城办事处响盘庄小区、黄庄小区、丝绸厂小区、政府家属楼小区4个保障房项目建设。二是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倾力打造教育强县名片。不断完善教育园区基础配套设施,重点抓好教育社区和第二实验小学建设。三是继续推行“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模式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提高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四是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创业服务,完善技能培训,力争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6800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五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持续开展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免费开放业务,真正让全县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加快环保、科技、广电、卫生、体育、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做好审计、监察、民族宗教、消防、妇女儿童、档案等工作,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各位代表,2015年目标任务已经明确,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上下一心、克难奋进、努力工作,为实现郸城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