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5日在郸城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郸城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徐 钊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 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一年来,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富民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坚持“调中求进、改中创新、转中向好、稳中有为”主基调,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坚定不移地推动结构优化升级,持续壮大经济总量,促进经济运行质量逐步向好,社会民生全面进步,保持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十二五”规划画上了较为圆满的句号。同时,为促进全县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各部门通力合作,统筹推进,编制完成《郸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为“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县域经济稳健运行。初步预计,2015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完成203.9亿元,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7.5亿元,增长2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0.9亿元,增长12.7%;城镇居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20721元,增长9.1%,农民实现人均纯收入8716元,增长11%。财税金融平稳运行。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8亿元,增长10%;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4.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5.3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招商引资扎实推进,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按照“招大、引强、选优”,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积极争取中央及省投资项目190个,新增年度投资11亿元。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实际利用外资5290万美元,外贸出口完成8783万美元,均居全市前列。重大项目有序推进,3个省重点项目、19个市重点项目、5个市“双十五工程”和46个县重点项目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整体推进良好,其中金丹乳酸年产5万吨耐热级乳酸升级改造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万洋国际商贸博览城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投入使用;新增国道G220郸沈快速通道等一批民生项目加快建设,我县获得周口市2015年度重点项目建设一等奖。
农业生产稳中有进,农村经济提质增效。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粮食总产完成20亿斤以上,实现了“十三连增”。积极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整合部门资金3.2亿元,新增高标准粮田15万亩,高标准粮田建设受到省市通报表扬。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郸城农业科技园区成功获批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鼓励发展多种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居全市第一位。农村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700多家,流转土地面积达到32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效果明显,建成86个收储网点,收储秸秆5万多吨,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了5%。农机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9.2%。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加大招商力度,促进产业集聚,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壮大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工业保持平稳发展。金丹公司成功在新三板挂牌,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485亿元,增长12.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5亿元,增长10.5%;大工业用电量4.4亿千瓦时,占总电量的43.8%,增长10%。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0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利润总额28亿元,同比增长25.5%。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县成功申报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县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创新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区域竞争的新优势,我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河南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
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以商务中心区建设为平台,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全力促进入驻项目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打造豫皖两省交界区域性现代综合商贸物流中心。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6.3亿元,增长10.7%,居全市前列。商务中心区规划面积1.75平方公里,已建成0.8平方公里,入驻规模以上企业16家,个体工商户397家,吸纳就业人员6905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亿元,税收1.38亿元。先后被省政府评为“河南省十快商务中心区”、“河南省十先商务中心区”,成功晋升为“一星级商务中心区”,连续两年荣膺“周口市综合实力最强商务中心区”。招商项目扎堆入驻。万洋商贸城一期、陆鼎国际建材城等6个项目已建成运营;万洋商贸城二期、润商购物公园等7个项目已全面开工;水之蓝国润城、王子大悦城等项目已签约,正做开工前期准备。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推进“数字郸城”建设,开通了4G高速网络,成功签约了京东商城和河南省新华书店云书网2个电子商务项目,其中京东商城已投入运营,购销两旺。
着力城乡统筹,推动协调发展。聚集财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科技大道东段、新华路西段已建成通车;洺河排水闸阀建设、新城区地下管网清淤等项目即将建成投入使用;人民公园升级改造和10条小街小巷升级改造项目正加快推进;育新路、支农路等断头路已完成施工前期准备。城区亮化、世纪广场健身休闲设施得到更新,“两违”治理工作扎实有效,违法违规建筑得到遏制,城市面貌极大改善。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建改建农村道路387公里,新修改造桥梁502座;13个乡镇“禁实”已完成,超额完成了“十二五”目标;10个市级生态村创建,已通过验收;19个乡镇开展了“清洁家园”活动,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得到了规范管理,集镇面貌大为改观。同时汲冢、钱店、吴台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已完成,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全年空气质量II级(良)以上天数338天,完成市定目标。
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幸福感日益增强。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促进全民创业发展,就业创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就业再就业培训人数达到2876人,创业培训720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66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7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万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63%以内。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参合农民126万余人,参合率达99.9%;为全县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1.59亿元,发放率100%。救助政策全面落实,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全县共救助城市低保1.2万人,农村低保6.5万人,城乡低保发放标准人月均分别由195元和99元提高到225元和115元,发放各类优抚对象生活补助资金3000多万元。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完成了2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3.15万人实现稳定脱贫,我县荣获全市扶贫开发“小康杯”竞赛活动先进县。高标准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5.4万人和2.1万名农村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保障性住房工作全面完成。全年完成保障房1280套,新建维修农村危房3000户。
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辉煌出彩,34名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及尖子生人数均居全市第一,体育工作综合考评全市第一,中招成绩连续七年全市第一。惠教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全年拨付各种补助资金4638.2万元,10万中小学生吃上免费营养午餐。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一高顺利搬迁,教育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了乡镇校舍维修改造项目195个,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4所,改扩建学前教育场所122所。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实施,已实现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参与改革的4家县级公立医院已全部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县乡医疗联合工作得到省医改办和省卫计委的充分肯定。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县人民医院已与12家乡镇卫生院和3家民营医院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初步构建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有序就医新格局。积极开展新生儿两病筛查,筛查率达98%以上,在全省处领先地位。群众文化繁荣和谐。完成了19场“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和各类送文化下乡510场次;文艺精品全省巡演,《白蛇传》、《云锦人家》等剧目多次在省、市戏剧大赛中荣获大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全县已逐步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公共文化服务全免费,县乡公共图书馆实行“零门槛”免费开放,基本实现居民看书有去处、演戏有舞台、活动有场所。文化品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郸城大鼓、郸城坠子、张振福泥塑等特色文化品牌,在全市乃至全省产生了广泛影响。全民健身计划得到深入实施,统计、审计、民族、宗教、档案、防灾减灾、人民防空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信访、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工作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加强,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这些成绩是在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内部矛盾叠加凸显、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取得的,来之不易,是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加强监督、有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总体实力有待提升,县域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与先进地区仍有差距;经济运行压力不断加大,个别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企业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运行总体质量效益不高,工业集群优势和产业优势尚未真正形成;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滞后,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另外,资金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依然突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任务依然艰巨,这些都需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第一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市、县委的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富民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新常态转化为加快发展的新优势,持续壮大经济总量,持续优化经济结构,持续注重发展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生活,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加快“五区”项目建设,确保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建议2016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8.6%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7%;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控制在3%左右;节能减排、环保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市定目标。
三、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为确保上述预期目标的实现,2016年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稳增长保态势,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的严峻局面,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应对。一是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坚持每月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议,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科学判断经济发展趋势,研究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二是多渠道为企业服务。深入企业调研,建立问题台账,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为企业加快发展提供保障;积极推进政银、银企合作,破解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难题。三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简政放权,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减少审批事项,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突出项目带动,增强发展后劲
强化项目带动战略,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总抓手,坚持促进稳定增长与培植发展后劲相统一,在注重整体推进的同时,突出抓好事关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支撑和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一是积极谋划储备项目,认真研究国家、省市有关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区域经济政策,结合郸城实际,找准对接点,与上级部门主动对接,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技术改造、现代信息技术融合运用等方面,筛选谋划和包装推介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盘子”。二是深化项目服务保障,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工作台账,健全完善项目联审联批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政府与项目单位对接,统筹安排好资金、土地、人力等要素保障,加强电、油、气等要素供给,重点抓好3个省重点、20个市重点、40个县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三是强化项目跟踪督导,对重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加强项目督导检查,继续实施周督查、月通报、季观摩、半年一小结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三)突出创新引领,激发发展活力
一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要素配置,不断增加有效供给。持续推进行政审批、财政管理、投融资等领域的改革创新,积极推行PPP模式,加快推广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事业投资建设,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动力。二是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升级,引导企业健全科技创新机制,力争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高端技术人才引进,为企业发展提供设备技术力量及创新带头人。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力争今年3-5家企业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三是加快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活动,推进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谋划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四)突出平台建设,促进协调发展
以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载体,着力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努力建设现代农业强县。继续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统筹推进水、路、井、桥涵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开展“丰产杯”竞赛,抓好整乡建制的高产创建,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充分发挥科技增产效能。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体系。鼓励和规范土地流转,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继续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全面推进脱贫攻坚。谋划实施一批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公共服务项目和产业扶持项目,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打下坚实基础。
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平台,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着力壮大工业总量。抓好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抓好食品、医药两大主导产业及制衣、制伞等辅助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一批在行业和产业中具有牵动力,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加快集群集聚发展。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抓好科研平台建设,推进重点高校与企业联合建立科研工作站,为改造传统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支持天豫、巨鑫在新三板和创业板上市。继续鼓励大众创业,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中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以商务中心区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按照“立足豫东、服务全县、辐射周边,再造一座商业新城”的目标定位,以商务中心区建设为龙头,进一步完善商务中心区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商贸物流中心,构建豫东商贸经济圈,继续保持全省综合实力排名领先地位;着力抓好以万洋国际商贸城二期、润商购物公园等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王子大跃城、水之蓝国润城尽快开工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业态,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五)突出绿色发展,打造宜居环境
坚持绿色发展,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重点解决大气、水和乡村环境污染防治问题,积极推进环境监测,初步实现生态文明、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城乡生态化目标。一是坚持防治并举,强化源头控制,统筹推进以大气、水和土壤为重点的污染综合治理。二是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强化环境监管,积极开展各类环境执法专项活动,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确保全县环境安全。三是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重点抓好环保监管机制、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环境保护宣传等几个关键环节工作。继续实施“碧水蓝天工程”,重点抓好洺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力争洺河水质达标率80%以上,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低于295天,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加强农村环保工作。改善人居环境,力争全县80%以上的环境整治村达到“三无一眼净”的标准要求,完成1个省级生态村、5个市级生态村创建。深入开展“三城联创”,大力实施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共创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打造宜居城市。
(六)突出开放发展,拓展战略新空间
实施开放带动,大力提升县域改革开放水平,突出抓好招商引资,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集聚集群发展为方向,以引进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为抓手,拓展开放新空间,形成发展新优势,促进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出口和进口多元平衡,努力实现质量有提升、份额有增加、位次有前移。一是要准确把握“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和《中国制造2025》政策机遇,积极谋划,主动对接,实施一批对经济发展支撑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二是要拓展企业发展的外向型空间,鼓励企业走出去,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企业竞争力。三是要切实提高招商水平,深化产业招商,围绕食品医药主导产业和商务中心区建设招引一批知名度高、块头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拓宽开放新领域,优化开放新环境,努力拓展发展新空间。
(七)突出共享发展,提升全民幸福指数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持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惠民生,不断完善居民就业与收入、社会保障、公共资源配置、住房、公共安全与扶贫开发等公共服务体系,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一是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争取完成32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实现2.5万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二是加大服务平台投入,加强软硬件建设,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援助制度,继续开展好春风行动、各种类型的招聘活动,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不断扩大就业规模,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三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抓好社保体系建设,做好扩面征缴,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四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全面实施“两孩”政策,促进社会和谐。五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强化“双基”,推进“双治”,实现“双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和社会热点,积极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和矛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各位代表,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县政协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为实现郸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