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中原民俗园首指全国农耕文化
来源: (郸城县人民政府) 时间: 2010-06-10 06:56:58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近年来,我县不断深挖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书画、诗词、雕塑等民间艺术,更是注重发挥特色、发掘亮点,把发展、研究、开发农耕文化当做一项文化产业来抓,并结合文物展览、观光旅游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建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中原民俗园(中原农业博物馆),该园是我国目前仅有的集农村风俗文物之大成、汇农耕器具发展之大观的收藏馆所,兼为文物参观旅游胜地,可谓是中原民俗大全,被命名为国家2A级景区。

       中原民俗建奇观。民俗园位于县城东10公里周双路南侧丁村乡大贺庄村,占地70余亩,始建于2004年秋,2006年春初步竣工,共投资1000多万元。民俗园整体格局仿清代建筑,高大巍峨的门楼,青灰古朴的围墙,高低错落的院落,古香古色的陈设,亭台轩榭,雕梁画栋,奇花异草,小桥流水,融农村风俗为一体,兼园林美景涵万物,浑然天成为中原民俗一奇观。

       文化大院新楷模。民俗园内有科技园、阅报栏、图书室。整个园区共有公共娱乐场所、天工开物馆和集贤堂3大部分及12个景点组成。彩砖广场、贺庄大戏楼、图书阅览室、棋牌室以及多种健身器材可供游客健身、观赏、阅读、休闲、娱乐,也为附近村民在耕地劳作之余,提供了读书看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文物收藏大观园。民俗园的天工开物馆存放着上千件中原农民使用过的农耕具及生活用品,可谓是中原民俗大全。我国第一代半机械化农具双轮双铧犁是上世纪50年代的农具,是当年人民描述美好生活中俗语“洋犁子、洋耙、电灯电话”的真实见证。古人出行乘坐的小轿、纺织用的老织布机,甚至以前富有人家用于消防的盛水铁器,在民俗园里都能见到。同时,还收藏有秦砖汉瓦等秦、汉代陶瓷文物200多件,反映豫东泥土文化艺术的泥人张振福泥塑作品90余件。成为保护民俗文化遗产,供后人阅览中华民族生产力和中原文明发展历程的特色平台。

       独特风景展异彩。园内有古井怀旧、象石生辉、拱桥倒影、竹林繁茂、金桂飘香、玉兰春早、枣园春色、鱼塘夕照、磨盘石山、豫东奇山、湖中亭、兄弟情结等12大景点。园内上万盘石磨铺地,东西两厅分别摆放着历代不同的农民耕作、纺织等各式农具和生活用品。在此,可感受到中原农耕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同时还能够充分体现当前新农村的巨大变化。这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中一个亮点,吸引远近各界人士前来观瞻。集贤堂里展示着众多名人字画,游人还可以即兴挥毫,题字留念。

       文化旅游拓产业。目前,县委、县政府以中原民俗园为依托,充分开发民俗资源,不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文化强县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已经拟定出文化旅游产业开发计划,在大贺庄全村进行“农家游”开发试点,“家家有石磨,户户舂杂粮,自己动手做,农家风味香”将成为豫东平原一道美丽的民俗风景。在加大推介宣传的同时,加强区域合作,引进民俗文化项目,广泛开展文化交流,扩大影响力,拓展发展空间,实现民俗园市场化运作,打造具有豫东独特模式的文化旅游产业,以期推动郸城城乡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使之成为中原农耕文化一颗璀璨的明星。

责任编辑:(郸城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