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槽镇以党建为针、“四联”为线,穿起散落的治理颗粒,通过支部联建破行政壁垒、产业联兴筑共富根基、党群联治融干群血脉、综治联动织平安网络,探索“四联”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新模式,解锁乡村治理“共富密码”,用心书写乡村善治新路子。
走进石槽镇小曹楼行政村范楼村,道路干净整洁,建筑红墙灰瓦、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处处呈现的是一派美丽、文明和谐的乡村新图景。
小曹楼行政村范楼村民范明祥说:“现在柏油路修到门口,有打扫卫生的,大坑挖好了,天天吃了饭,围着坑沿散散步,很幸福、很满意。”
群众的满意得益于小曹楼行政村首创“善治积分管理”模式,通过“党群联治”将环境整治、邻里纠纷等8大类51项行为进行积分量化,实行参与公益活动等赋加分,违反村规民约赋减分等形式,由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进行评分,村民挣的积分直接兑换物品或年底参与现金分红,让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情高涨。
小曹楼行政村范楼村民范东风说:“我长期参加公益活动,打扫卫生,积了800分,奖了1壶油,我心里非常高兴。”
小曹楼行政村党支部书记陈锦说:“我村通过积分管理,量化手段,激励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乡风文明,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过去干部喊破嗓子没人动,现在群众争着挣积分。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共同创建美好家园。”
走进石槽镇联村控股公司五谷三原面粉加工厂,机器轰鸣,周边农户的麦粒通过石磨加工变身高端生态面包粉,价值倍增,该镇聚焦高价值农田、高收入农民目标,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强化供应链,由7个行政村联合企业控股发展,形成“产业联兴”利益连带机制,覆盖带动2300余户农户,实现户均年增收78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
石槽镇联村控股公司项目负责人张耀说:“我们依托‘石联控股’平台在石槽镇累计流转了1.4万亩土地,发展规模化、智慧化农业,合作共建了五谷三原面粉加工厂、食品公司,与村集体深入合作,实行农业全托管耕种模式,为村民带来土地流转金、农业托管金、务工薪金等三金收入,壮大了村集体收入,带动了群众共富。”
眼下,由宋狄楼等五个行政村组成的西南联村片区种植的黑皮冬瓜即将迎来上市,通过“支部联建”,片区各村党支部结合自身优势,进行资金、技术、土地等要素融合,优势互补,着力发展壮大地方特色产业。
石槽镇西南联村片区党支部副书记朱玉振说:“我们联合周围5个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村,成立了西南联村党支部,统筹配置土地、技术等资源,引导弱村为强村提供土地、劳力,强村为弱村提供技术、资金支持。我们5个村一共发展了800多亩的黑皮冬瓜产业,形成了规模,群众现在腰包都鼓了起来,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把矛盾纠纷化解到萌芽状态、消除在第一线,石槽镇还推行“班子成员牵头,综治中心统筹,公安、司法、信访、综合执法及村党支部协同联动”的工作模式,实行班子成员带班、部门合署办公,建立“月联席会议+巡回调解小组”机制,通过“综治联动”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成为现实。
石槽镇司法所所长张星兵说:“我们石槽镇下派了17名乡村振兴特派员、9名村居法律顾问驻村入户,培养75名‘法律明白人’,联合入村进行巡回调解,实现了25个行政村专业调解力量全覆盖,确保小矛盾不出网格,大矛盾联调快处。”
“四联聚能”是石槽镇对基层高效能治理的一个探索,核心是“联”,通过“联组织之力,破‘孤岛困局’解决基层党组织功能弱化、人才资源短缺问题;联产业之效,破‘增收瓶颈’解决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零散问题;联民心之智,破‘干部独舞’解决基层治理力量薄弱,群众参与度不高问题;联科技之能,破‘风险隐患’解决风险防控存在短板,矛盾纠纷化解率低问题”。目前,全镇25个行政村按“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原则重组为5个联村共建片区,盘活闲置厂房7处、建成6个特色产业示范区,带动就近就业群众5000人,实现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达97%。
石槽镇党委书记王阳说:“目前,我镇已实现了村党支部书记跨村任职、产业跨村合作、资源跨村共享;乡村产业从‘一村一品’到‘联村共富’跃升;构建了决策共商、落实共抓、成果共享的乡村治理共同体;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研判、分流、化解、稳控、回访’联动机制,提升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下一步,石槽镇将持续深化‘四联聚能’模式,为推进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石槽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