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乡捋顺“线”、把好“关”、控住“面”、攥紧“拳” 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来源: 周口市郸城县人民政府 时间: 2022-04-07 08:58:32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郸城县城郊乡时刻绷紧思想弦,迅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全面精准部署疫情防控措施,捋顺三条“线”、把好六道“关”、控住三个“面”、攥紧一个“拳”,以“3631”工作法抓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筑牢群众生命安全屏障。

快速反应,强化组织领导,捋顺三条“线”。

把好总航线,指挥体系高效运转。严格落实“外防输入”防控策略,及时召开专题会传达省市县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强化“1+17+N”防控机制建立,即:乡疫情防控指挥部发挥一个“头脑”作用,17个行政村党支部服从指挥、闻令而动,N个防控部门统筹协调、凝聚合力,确保思想统一、行动迅速、落实有力。

压实责任线,工作纪律严明有序。全体干部时刻绷紧“责任弦”,到岗到位、连续奋战,领导干部一线指挥,下沉干部驻扎村内,指挥部24小时值班值守,落实“早会商、日走访、晚汇报”工作机制,严格执行战时工作纪律,确保随时“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细划网格线,防控格局严密精准。全乡划分为376个六级防控网格,落实“党员联户、干部包片、支部会商”三个机制,形成了“2名大网格长领导、9名网格长包片、17名党支部书记负责、53名下沉乡干部引领、112名自然村干部推动、376名党员联户”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防控格局。17个党支部每天8点晨会围绕当前防控工作进行会商,逐人汇报人员场所排查管控情况,并安排落实当日防控工作,确保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行动快、落实细。

摸透摸实,织密查控网络,把好六道“关”。

一是把全在外人员排查关。发挥党员干部和网格员作用,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原则,“敲门”、“问门”对在外人员开展全面摸底排查,建立动态管理台账,深挖细排,澄清底数。二是把实返乡人员报备关。电话、微信通知返乡人员提前3天向村委报备,并确认返乡时间、乘坐交通工具、出发前后核酸结果等信息,由村统一收集后提前研判、及时上报 。三是把严返乡人员管控关。对辖区内3月10日以来返乡人员分类管控,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落地即执行集中隔离、居家隔离等政策,建立“五包一”台账,严格落实上门7天4检核酸、每天两次测温扫码等措施,扎实做好外防输入工作。四是把牢重点场所管控关。全乡工厂、企业、商超等435个重点场所实现“周口通”场所码全覆盖,落实进出人员扫码、亮码、佩戴口罩、体温监测、定期消毒等防控措施,严格督导检查,违规立即关停。五是把早医疗哨点监测关。充分发挥卫生院、诊所哨点作用,严管四类药品销售,提升哨点监测敏锐性,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六是把细路口卡点关。路口村口卡点24小时专人值班,实行逢车必查、逢人必验,做到查码、测温、登记一步不落,守好入村第一道关卡,切实构筑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主动出击,筑牢管控防线,控住三个“面”。

织密“宣传网”,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村村通广播、微信群、发放张贴宣传单、入户走访等方式,多渠道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提升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宣传30种疫情防控违法违规行为及产生的法律后果,持续倡导非必要不返乡、不外出;倡导文明祭祀、就地过节,引导群众积极配合防疫管理要求;大力宣传“红事缓办、百事简办、其他酒席一律不办”政策,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浓厚疫情防控氛围。

攻克“管控关”,严防聚集活动。设立由派出所牵头,综治办、执法大队、各行政村组成的联合执法工作队,对辖区内人员聚集、场所管理混乱等情况严厉管控、打击。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对大数据推送信息迅速核查落实,筑牢数字防线,以科技赋能疫情防控。严控聚集性活动,落实丧事报备审批制度,村级干部全程参与管控。截止目前,辖区内办理白事5起,报备、分餐等疫情防控相关措施落实到位。

擦亮“监督镜”,督促问题整改。我乡成立专项督查中心,3个督导组对各村干部在岗在位、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累计监督检查60余次,通报问题30余处。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督促立行立改,并举一反三,不断优化整改措施。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报送乡疫情防控指挥部,形成“发现问题—反馈整改—跟踪问效”的工作闭环,切实堵塞漏洞、补齐短板,织牢织密疫情防控责任网。

群防群控,发挥组织优势,攥紧一个“拳”。

城郊乡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体共产党员当先锋、树旗帜、做表率,组建“三支红色队伍”,让党旗飘扬在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合力解决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问题,构筑群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坚固防线。

成立“党员干部突击队”,筑牢疫情防控“冲锋线”。乡党委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全体下沉干部入村入户,开展排查登记、宣传政策、管控监测、查漏补缺等各项工作,同时,压紧压实乡干部、支部书记、村医、一村一警和志愿者组成的“五包一”工作组责任,对重点人员实行严密管控,

形成整体协同、联防联控的全面防控网络。

组建“基层党员服务队”,筑牢疫情防控“保障线”。我乡贯彻落实建立健全疫情群防群控体系工作要求,发出党员联户志愿服务号召,全乡31名预备党员、46名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响应,迅速招募了老党员、老教师、离休职工等376名党员志愿者。村支部召开志愿者培训会,细化联户责任范围,安排到户,精确到人。党员服务队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三熟”优势,及时宣传执行防控政策,积极参与全员核酸检测,全力做好卡点值守、卫生消毒、后勤保障,为居家隔离的群众充当好“守门员”“消杀员”“代购员”,用实际行动筑牢疫情防控“保障线”。

建立“企业红色后援队”,筑牢疫情防控“后勤线”。我乡坚持疫情防控资金优先调度、足额拨付,保障应急处置、物资供应等工作顺利开展。为充实物资储备,辖区内爱心企业组建“企业红色后援队”,带动全乡20多家企业和爱心人士伸出援手、献出爱心,为一线防疫人员捐赠医用口罩、酒精、84消毒液和矿泉水、牛奶、方便食品等价值10余万元物资,有力缓解了防疫物资紧缺的“燃眉之急”。企业用爱心构筑起疫情防控“后勤线”,凝聚了众志成城、共抗疫情的强大信心合力。(城郊乡 付雅静)


责任编辑:郸城县管理员